就在很多人还在质疑杨瀚森的英语能力时,他已经在更衣室或者球场边搂着自己的队友叽里呱啦地不停说笑,咱也不知道说的那一通话别人有没有听懂,但是中国球员就需要这种闹腾。
特别是在采访当中,小杨欲言又止地说队友教会他“Good shit”这种街头腔时,自带山东大葱口味的粗话显得憨厚、滑稽又魔性,社牛的杨瀚森在语言不通的时候就已经跟队友打成一片。
是啊,谁不希望有一个风趣幽默合群还会打闹的队友呢?杨瀚森就是那个受欢迎的队友。

一、从俚语词典到战术手册
夏季联赛首战之后,杨瀚森脱口而出My bad(我的错),这个典型的赛场俚语引发更衣室的哄笑。当时主教练比卢普斯还对小杨说,以后不许说这话,杨瀚森是个好孩子后面真的就不说了。但是谁知道这熊孩子在第三场夏季联赛对阵鹈鹕的比赛之后,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就说了My fault。
得,这熊孩子……不让你的两条腿站在圈里,你就单脚站进来对吧?
但是谁不喜欢这样一个谦逊、搞笑,幽默的孩子呢?每次比卢普斯以及总经理克罗宁提到杨瀚森时,都是满脸的宠溺。

当然,关系再好也得建立在打好球的基础之上,竞技体育菜是原罪。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连日常英语都说不利索的小孩,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和队友在赛场上沟通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杨瀚森就说过他已经教队友一些中文的战术暗号,还故作神秘的表示不能说。毕竟在NBA赛场上打球用英文指挥大家都知道你想干嘛,用中文喊战术,对面只能是一脸萌萌哒。
杨瀚森打个篮球都要变成谍战片,玩兵不厌诈的戏码。所以在夏季联赛当中他高喊着大家听不明白的话,用手势告诉队友怎么做,这就是战术的融入。这样的杨瀚森就算不会英语,还会有人质疑他真的无法融入到球队嘛?

二、社交悍匪和姚易有何不同?
大多数中国球员在NBA当中都给人一种自带隔阂的感觉,王治郅在NBA混迹过几年至今都没听到他在美国有哪些关系很好的球员朋友。易建联几乎是自闭式的相处方式,木讷地面对采访时记者几乎挖不出什么料来。
在美国的体育圈子里混得比较好的是姚明,他在NBA混了好几年终于学会了一些美式幽默,也慢慢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姚明也只是能和大家很好的相处,这个相处过程还是比较慢热的。奥尼尔在退役演讲当中调侃过一个细节,姚明打NBA三年了,他才知道这个中国人原来会英语。

相比融入NBA无比艰难的前辈来说,杨瀚森这个社交悍匪融入的程度真的太快了。
和鹈鹕的夏季联赛,杨瀚森命中三分之后对替补席上做庆祝动作,就是和队友打赌的。就连开拓者队友都已经学会了“牛X”的词了,鹈鹕的米西吃到技术犯规的时候杨瀚森拍手大笑,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得出来他有多讨人喜欢了。
训练赛后,杨瀚森开门的时候顺便撑了下门让队友通过,在别人道谢之后,他的一句中文腔调及其浓厚的“You’re welcome”引起大家的哄笑。易建联当年的闭门式相处方式,让很多队友并不是那么喜欢他,一直以来大多数都是被孤立的状态去打球。相比之下,小杨把门变成了社交广场,在引起大家哄笑的时候谁都知道,他顺利破冰了。

三、文化对冲下的中国文化
中国的运动员长时间在固定的环境和体制下成长,即便是体育生,也很少接触到街头篮球的文化。但是在美国,大多数NBA球员都是社区和街头篮球的环境下长大的,这也导致了他们的聊天当中有很多俚语。
这个俚语别说杨瀚森,就连他的刘禹铖都为难,刚到美国的时候翻译也有听不明白的俚语,结果杨瀚森也不甘示弱,你用俚语是吧那就我用成语,硬是让刘禹铖给把“乘热打铁”翻译成英文。
你教我俚语,我教你成语,杨瀚森在开拓者搞文化反入侵,而且大家还乐此不彼经常开玩笑。

两种有趣的文化对冲,就让杨翰森和开拓者的队友们融合得非常完美。夏季联赛第三场比赛结束之后,他和队友用街头气息非常浓郁的“Good shit”(好球的谐音,shit是屎的意思,是好球的玩笑说法)来说话。他不但学会了“What the helly”(什么鬼),也学会了很多F打头的和谐词汇。
就是这样一个谦逊,有趣,却又跟大家骂街开玩笑的中国小伙子,慢慢地用中文战术口号,成语,以及更多日常的中国用语,慢慢成为开拓者球队当中的开心果。

当年的易建联在NBA面临的挑战除了个人技术和赛场影响力之外,还有语言沟通、异国文化、战术解读、队友融合等各种问题。而现在同样不会英语的杨翰森,唯一剩下的问题就是个人技术、体能和速度这些问题,但这些在教练看来是可以通过时间来解决的。至于其他的问题,就看那个能和一群黑小伙勾肩搭背,骂骂咧咧,嘴里还时不时突出几句脏话的中国快乐熊孩子,还能是问题吗?
谁不喜欢一个打球无私,搞笑幽默,并且愿意和大家一起插科打诨的谦逊小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