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美幕后施压换中方 CEO,中方反制致全球汽车芯片告急,全球车企慌了

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面对镜头,语气坚定地否认:“我们绝非在美国压力下行动。 ” 然而,法庭文件却显示,美国官员早在今年6月就已向荷兰方面提出要求——如果安世半导体想获得豁免,其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必须被替换”。

这场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教科书式政商合谋”的争夺战,在2025年9月30日正式拉开帷幕。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下达部长令,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业务运营权限,有效期长达一年。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部长令下达的第二天,安世半导体三位外籍高管——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联合向荷兰法院提交紧急请求,要求暂停中方CEO张学政的职权。

10月7日,荷兰法院裁决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并将闻泰科技所持股份移交第三方托管。 短短七日,闻泰科技对这家全资子公司的控制权被彻底冻结。

整个事件的时间点衔接紧密得令人怀疑。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出台新规,将实体清单限制延伸至持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 次日,荷兰政府便下达冻结令。 这种“踩点式”的操作,连荷兰媒体都直言不讳地指出其背后美国的影子。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每年生产约500亿颗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 其客户包括宝马、大众、福特等全球主要汽车品牌。 而支撑这些产量的七成以上工厂都在中国,东莞的生产基地更是其核心。

中国的反击在国庆假期后迅速展开。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生产设施实施出口管制。 这意味着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无法自由出口。

这一措施立即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担忧。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汽车制造业可能受到严重干扰。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表示,如果芯片供应不能迅速恢复,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汽车生产将被打乱。 有汽车制造商告诉路透社,美国工厂最早可能在下个月就受到影响。

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的态度迅速软化,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方面合作寻求解决方案。 他强调:“必须确保安世半导体能够摆脱当前困境,这符合美国、荷兰、欧洲和中国经济的利益。 ”

然而,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员工的遭遇揭示了更深层次的矛盾。 中国团队向全球客户发布公开信,透露他们已接到总部停止支付薪酬的通知,系统权限也被全面切断。 员工在信中表达了对欧洲管理层“无情且明显违背法律与道德底线打压”的强烈不满。

闻泰科技在10月13日发表严正声明,谴责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进行过度干预,并对部分外籍管理层的“夺权”行为表示强烈抗议。 公司强调已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维护权益。

这场争端发生在荷兰政治敏感时期。 荷兰目前处于看守政府状态,众议院选举定于10月29日举行。 分析人士指出,看守内阁通常不会采取如此重大决策,这使得荷兰政府的行动更加引人深思。

荷兰智库克林根代尔研究所学者马艾克·奥卡诺-海曼斯分析认为:“美国不惜一切代价想要遏制中国成为科技大国。 而欧洲至今没理清,究竟希望与中国建立怎样的关系。 ”

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经济行政法教授皮姆·詹森将荷兰政府的举措形容为“历史性干预”。 他指出,政府借此可直接限制企业的生产决策或商业行为,以确保关键产业受国家控制。

闻泰科技早在2024年12月就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该公司在2019年以268亿元收购安世半导体,此次收购曾被业界称为“蛇吞象”。收购后,安世半导体成为闻泰科技的核心资产,2024年收入规模约14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六分之一。

这不是安世半导体第一次在海外遭遇干预。 2022年,英国政府就曾迫使安世半导体出售其收购的纽波特晶圆厂至少86%的股份。最终,该工厂于2024年以1.77亿美元出售给美国威世。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表声明,坚决支持闻泰科技依法维权,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对中国企业境外分支施加选择性歧视。 中国欧盟商会则谴责荷兰政府的行为是“由地缘政治算计驱动的现代经济强盗行径”。

荷兰海牙战略研究中心分析师贝内代塔·吉拉尔迪向荷兰经济部长发出警告:“大臣,当心! 这是在玩火。 别让荷兰引火烧身。 ”克林根代尔研究所的弗朗斯-保罗·范德普滕也表示惊讶:“过去其他国家会做这种荒唐事,但荷兰不会。 ”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 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其在中国的大量生产基地对全球供应链至关重要。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影响了全球汽车芯片供应,凸显了跨国企业在政治博弈中的脆弱性。

荷兰前驻华大使高文博担心,此举可能引发中方更广泛的反制。 他指出:“此前,阿斯麦向中国出口芯片设备受限一事已引发诸多不满。 中国完全可能拿荷兰‘杀鸡儆猴’,把我们晾在一边。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