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建全球最大蚊子工厂,每周生产1.9亿只对抗登革热!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一座每周能培育近2亿只蚊子的工厂,不是用来制造害虫,而是为了拯救生命。

在位于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的一座现代化工厂里,机械臂精准分拣蚊卵,AI系统实时监测菌株活性,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全球最大“蚊子工厂”的日常运作。

当地时间10月2日,这座由英国牛津昆虫技术公司建设的大型蚊子生产设施正式启用,每周可生产多达1.9亿颗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卵,预计每年可为约1亿人提供保护。

一、“以蚊治蚊”的科学原理

蚊子工厂专门生产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而埃及伊蚊正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沃尔巴克氏菌自然存在于全球超过一半的昆虫体内,但原生埃及伊蚊体内没有这种细菌。

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成功实现了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的安全培育。

研究显示,沃尔巴克氏菌能有效抑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并赋予带菌蚊子在种群竞争中的繁殖优势。

二、巴西的蚊媒疾病危机

巴西是全球蚊媒疾病的重灾区,每年因登革热等疾病导致数百万人感染、上千人死亡。

巴西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记录了超过650万例登革热疑似病例,逾6300人死亡。

进入2025年后,疫情虽有所缓解,但截至9月27日,疑似病例仍超过162万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巴西政府在今年1月针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部署了全国防控应急计划,鼓励在全国各地推广包括沃尔巴克氏菌在内的新型生物防控技术。

三、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

巴西并非最近才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早在2012年,巴西就开始研究利用沃尔巴克氏菌防止蚊媒疾病,并于2014年开始试点释放带菌埃及伊蚊。

试点城市的成果令人振奋。到2023年,里约州尼泰罗伊市登革热病例下降了90%。

2025年新建成的超级工厂则标志着技术应用的规模化升级,生产成本较早期降低了70%。

四、创新技术与未来应用

这座蚊子工厂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创新。机械臂精准分拣蚊卵,AI系统实时监测菌株活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物流环节,工厂也进行了创新,将蚊卵及幼虫初期所需的食物装入纸盒,这种方式便于蚊卵的长途运输,可出口至其他国家。

牛津昆虫技术公司还展示了一种面向企业和家庭的“蚊子盒”。盒内含有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卵和供幼虫使用的饲料,加水后即可孵化成蚊群,使用周期可达28天。

这种创新设计便于在高风险区域快速进行蚊虫种群抑制。

五、全球应用前景

巴西的蚊子工厂技术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泛美卫生组织已计划在12个美洲国家推广该技术。

印度尼西亚日惹的试验显示,使用类似技术后登革热发病率下降了77%。

城市大范围试点结果显示,该技术可阻断超过75%的登革热传播。

蚊子工厂生产的带菌埃及伊蚊释放到野外后,通过与野生种群交配,逐步扩大带菌后代比例,从而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随着带菌埃及伊蚊占比不断扩大,登革热等病毒传播给人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低。这种“以蚊治蚊”的策略,正在为全球蚊媒疾病防控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请您关注#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