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清仓比亚迪:17 年赚 39 倍套现 600 亿港元,管理层同期增持 5200 万引讨论

9 月 21 日,华尔街传来消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确认已清空所有比亚迪股票。这笔始于 2008 年的投资,历经十七年最终收获了近三十九倍的回报,套现金额超过 600 亿港元。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比亚迪的管理层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公司股票,合计投入 5200 万元。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在资本市场引发了密集讨论。

翻阅伯克希尔的减持时间线,这场撤离并非一蹴而就。2022 年 8 月,公司首次披露减持动作,当时比亚迪股价正处于 277 港元的高位。到 2024 年 7 月,其持股比例跌破 5% 的披露红线,而今年一季度的公告显示,最后一笔持仓已全部清空。

这期间,比亚迪的股价走出了一条陡峭的下行曲线。从 2022 年的历史最高点 358 港元,跌至 2025 年 9 月 21 日的 109 港元,市值蒸发近七成。有投资者发现,伯克希尔在 2024 年曾以 169 港元的价格继续减持,这一价格较此前的减持均价已下跌超过 40%。

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解释减持原因时提到,"要找更放心的用钱之处"。这一说法在其资产配置调整中得到印证。2024 年,伯克希尔将现金储备从 1676 亿美元提升至 3342 亿美元,同时大幅减持苹果股票,持股数量从 9.05 亿股降至 3 亿股。

与此同时,公司对西方石油进行了 "越跌越买" 的操作,2025 年 2 月仍以每股 46.82 美元的价格加仓 78.3 万股。在日本市场,伯克希尔对五大商社的持股比例已接近 10%,其中三井物产的持股比例达到 9.82%,这些投资从 2019 年建仓至今已增值至 235 亿美元。

比亚迪自身的经营数据也在发生变化。2025 年 7 月,其乘用车销量为 34.1 万辆,同比增速仅 0.07%,环比 6 月的 37.7 万辆出现明显下滑。主力车型如海鸥、宋 Pro 等,在小型车与紧凑型 SUV 市场的销量冠军地位,正受到吉利银河、星越 L 等竞品的冲击。

财务数据显示,比亚迪 2024 年净利润为 24.34 亿元,而 2025 年的净利润预计为 17.30 亿元,同比出现下滑。这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加剧的背景相吻合,多家车企通过降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压缩了利润空间。

回顾 2022 年伯克希尔首次减持时,市场反应截然不同。当时有投资者在社交平台质疑 "股神老糊涂了",认为比亚迪的成长故事远未结束。事实上,2025 年 2 月比亚迪 A 股曾短暂重回万亿市值,股价一度涨至 116.59 港元,但这波反弹并未持续太久。

芒格早年力荐投资比亚迪的细节被反复提及。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伯克希尔以每股 8 港元左右的价格买入 2.25 亿股,这笔投资在 2021 年比亚迪股价巅峰时浮盈超过 50 倍。期间公司扛过了 2019 年销量暴跌的压力,最终在新能源汽车普及浪潮中实现爆发式增长。

市场注意到,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调整始终围绕现金流和抗通胀展开。西方石油提供的稳定分红、日本商社在能源与原材料领域的布局,都与当前全球通胀周期下的资产配置逻辑相符。这种策略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波动性形成鲜明对比。

比亚迪管理层的增持动作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公告,部分高管在 9 月 10 日至 21 日期间进行了增持,成交价格区间在 105.20 港元至 109.71 港元之间,这一价格较公司历史高点已折价超过七成。

社交平台上,投资者对这两种操作的讨论持续升温。有人翻出巴菲特的名言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认为清仓是对市场估值的理性判断;也有人引用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公司在品牌营销上的短板正在改善",看好长期技术积累的价值。

截至 9 月 22 日收盘,比亚迪股价报 107.99 港元,较前一日下跌 0.99%。盘后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当日净卖出 1.2 亿元,而机构专用席位则有 3 笔合计 5000 万元的买入记录。

伯克希尔的清仓操作完成后,其投资组合中仍保留着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长期持仓标的。这些公司与新加仓的能源、资源类企业一样,都具备现金流稳定、抗周期能力强的特征。

比亚迪的股东名单中,国家队资金的动向也备受关注。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在二季度末仍持有 5600 万股,较一季度末未发生变动,而多家公募基金则选择了减持。

在股吧等散户聚集的平台,"是否该跟着大佬操作" 的争论从未停止。有投资者晒出 2022 年跟风买入后的亏损截图,也有人展示长期持有的收益记录。这些不同的投资结局,印证了资本市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模板。

目前,比亚迪的市盈率(TTM)为 28 倍,较行业平均水平仍有溢价。这一估值水平反映了市场对其技术研发能力的认可,公司在刀片电池、DM-i 混动系统等领域的专利积累,仍是重要的竞争壁垒。

市场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 "增量竞争" 转向 "存量博弈",这一转变可能导致企业盈利波动加剧。这一判断与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形成呼应 —— 在不确定性增加时,落袋为安往往是更稳妥的选择。

比亚迪的海外业务进展成为新的关注点。2025 年上半年,其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35%,泰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 80%。这些海外布局能否对冲国内市场的增速放缓,成为投资者讨论的新焦点。

伯克希尔的现金储备在 2024 年底达到 3342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市场普遍预期,这些资金将用于收购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源、公用事业等防御性资产更受青睐。

比亚迪管理层在增持公告中表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近期宣布投资 50 亿元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试图通过汽车文化营销提升品牌溢价,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应对行业竞争的新尝试。

截至发稿,社交平台上关于 "巴菲特与比亚迪管理层谁更懂公司" 的投票已有超过 10 万网友参与,其中 47% 选择 "更相信市场周期的力量",32% 支持 "管理层更了解企业实际经营",其余网友表示 "需要更多数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