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一张嘴,就把整个天给聊死了。
“我们正在和北约打仗。”
佩斯科夫这话说得那叫一个云淡风轻,没加任何前缀,也没带任何情绪,就好像在说“今儿天儿不错”一样。
但这话听在别人耳朵里,不亚于平地惊雷。
整个欧洲的政客们估计都得从椅子上弹起来,手里的咖啡洒一地。
搞笑的是,就在几天前,波兰外长还对着全世界的镜头,字正腔圆地强调:“北约,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和俄罗斯交战。”
那表情,那语气,真诚得能去竞选奥斯卡。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只是给乌克兰递了点小玩意儿,提供了点WIFI密码,顺便开了个24小时技术支持热线,别的可啥也没干。
这下好了,人家俄罗斯直接掀了桌子:“别演了,都撕破脸了还搁这儿装什么外宾呢?你们这不叫参战,难道叫跨国团建?”
这一巴掌,隔着屏幕都能听见响。
性质,彻底变了。
从一场“邻居家的内部矛盾”,直接快进到了两个庞大军事集团掰手腕的边缘。
一年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那时候,俄军的空降兵跟拍电影似的,直插基辅郊外的机场,剧本拿的是“一小时二十二分速通”,充满了帝国荣光的复古气息。
所有人都以为会看到一场摧枯拉朽的表演。
结果呢?
那场被寄予厚望的“斩首行动”,最后打成了一场尴尬的机场保卫战,精锐部队成了活靶子,最终灰头土脸地撤了。
从那一刻起,俄罗斯大概就回过味儿来了。
这水,深不见底。
自己可能不是来炸鱼的,而是被当成鱼给钓了。
所谓“上当”,不是说被某句具体的承诺骗了,而是陷入了一种战略上的巨大被动。
你以为是去参加一场百米冲刺,结果跑一半发现裁判临时改了规则,说这是场马拉松,而且终点线还在不断后移,赛道两旁还有人不停给你下绊子。
那个不停移动终点线的裁判,此刻正在大洋彼岸打着他的小算盘。
特朗普那张嘴,从来都是个领先指标。
他公开说对普京“很失望”,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可太丰富了。
但核心逻辑就一条,浓缩成了他永恒的生意经:“继续打可以,但欧洲得掏钱,我美国负责供货。”
你听听,这话说得多么朴实无华。
翻译一下就是:兄弟们,你们的命是命,我的军火订单也是命啊。
你们在前线顶着,我在后头给你们数账单,顺手还能用能源和安全问题,把你们欧洲的工厂忽悠到我这来建分厂。
这一套“盟友提纯术”玩下来,欧洲流的血,最后都成了华尔街的点钞机燃料。
这还只是前菜。
华盛顿的说客们,正满欧洲窜访,兜里揣着一份更狠的计划:哥几个,要不要一起对中国、印度加个关税?
50%起步,上不封顶。
这哪是贸易战,这是直接想把人家的饭碗给端了,然后逼着全世界的产业链重新站队。
你看,军事、政治、经济,三条线拧成了一股麻绳,死死地勒向了欧亚大陆。
乌克兰是那个最血腥的绳结,而最终的目标,是把所有不听话的,都捆进一个由它主导的新秩序里。
这就是“天黑局”最让人脊背发凉的地方。
天一黑,所有规则都成了摆设,谁也看不清对方的底牌,每个人都怀疑身边有鬼。
一点火星子,比如一架不知道哪来的无人机“迷路”飞到了波兰,就可能把整个火药桶给点了。
现在最难受的,就是欧洲。
尤其是法德这种老牌强国,心里那个纠结啊。
一边是几百年来对俄罗斯刻在骨子里的不信任,一边是汽车生产线等着中国的零件下锅。
安全上离不开美国,经济上又和中国深度捆绑。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每天都在脑子里进行着天人交战,结果就是钱包越来越瘪,腰杆也越来越弯。
所以,这盘棋下到这,对咱们中国的考验就来了。
美国费这么大劲,布了这么一个局,最终的矛头之一,必然会指向我们。
它想把欧洲彻底绑上自己的战车,形成一个围堵我们的铁桶阵。
我们这几年干的,就是到处去当“和事佬”,或者说,是那个拼命想把牌桌扶住的人,别让那帮赌上头的家伙把桌子给掀了。
你搞单边制裁,我就扩大开放;你搞技术封锁,我就拼命攀科技树。
逻辑很简单,你打你的,我发展我的。
只要我们自己的家底够厚,内循环够扎实,就有在这场“天黑局”里周旋的资本。
当然,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新冷战”真来了,日子肯定会难过一阵子。
但世界终究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切成两半的蛋糕。
全球化的链条,断裂的成本谁也承受不起。
欧洲那些靠着高福利养出来的民众,能忍受多久物价飞涨、工厂倒闭的日子?
美国选民又能忍受几轮为了“遥远的盟友”而不断加码的财政支出?
说到底,国家的博弈,比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而是谁的气更长,谁更能熬。
天黑了,魑魅魍魉都出来了,有人想趁乱摸鱼,有人想浑水捞钱。
但别忘了,天总会亮的。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天亮之前,站稳了,别趴下。
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