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磅消息在精密模组产业引发轩然大波:印度Dixon公司成功收购昆山丘泰克微电子印度子公司51%股权,交易金额高达55.3亿印度卢比(约4.61亿人民币)。这一收购案,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股权变更,更可能重塑精密模组产业的未来走向,而其中,中国企业的角色和影响耐人寻味,甚至被视作产业突围的关键棋子。
从印度方面来看,此次收购有着清晰的战略意图。印度近年来大力推行“印度制造”战略,在电子产业领域积极布局。尽管其电子产品出口呈增长态势,但尴尬的是,大多集中于组装环节,在高附加值组件如摄像头模组等生产上严重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以摄像头模组为例,印度在高精密模组制造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供应链不完善、核心工艺缺失、上游材料依赖进口、自动化及检测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诸多难题。高精密模组生产需要光学、机械、电子、软件等多学科技术融合,而印度相关人才储备匮乏,缺少拥有10年以上实战经验的工程师队伍,导致工厂产品良率和工艺可复制性普遍较低 。
Dixon公司作为印度本土规模较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商,一直是iPhone、摩托罗拉、Vivo等品牌在印度代工的重要合作伙伴。收购丘泰克印度公司,既能满足自身业务向高端组件延伸的需求,增强供应链厚度,提升抗风险能力;又符合印度政府大力扶持本土高精度零部件制造的政策导向,可获取高额财政补贴。根据印度政府规定,自2023年起启动总规模逾2.3万亿卢比(约280亿美元)的电子元器件生产激励计划,只要印度本土企业与外企合作且印度方控股超过51%、掌握管理权,即可享受补贴。通过此次收购,Dixon有望构建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到终端装配的相对完整产业链,实现从组装到高端组件制造的跨越,推动印度精密模组产业升级 。
再看被收购的昆山丘泰克微电子,其为丘钛科技在昆山设立的微电子制造实体,专注于高端摄像头模组及指纹识别模组的设计、制造与销售,服务对象涵盖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智能汽车等高端应用领域,在全球模组行业中属于技术密集度高、客户黏性强的企业,填补了市场中高端需求空白。丘泰克印度公司已实现从模组设计、研发到制造、测试的全流程垂直整合,是技术和规模并重的头部玩家。对于丘钛科技而言,与Dixon合作,一方面可以借助Dixon的本土优势,进一步扩大在印度市场的份额,把握印度智能终端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前印度税务问题带来的压力 。
这起收购案中,中国企业的地位和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在精密模组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成熟的技术、完善的供应链和大量专业人才,处于产业领先地位。昆山丘泰克微电子便是典型代表,其技术和制造能力是印度企业渴望获取的关键资源。此次股权交易后,虽然丘钛仅保留49%股权,但在技术转移、人才交流等方面仍可能与印度企业保持深度合作。这或许能成为印度精密模组产业突破瓶颈的契机,通过学习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提升自身实力 。
然而,这也给中国精密模组产业带来一定挑战和思考。一旦印度借助此次收购实现产业升级,在全球市场上,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强劲的竞争对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促使中国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巩固自身优势。比如,国内企业可以加大在高端光学镜头、先进传感器融合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在产业布局上,除了巩固消费电子领域市场份额,还可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如智能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等对精密模组需求日益增长的市场 。
印度收购昆山公司51%股权这一事件,拉开了精密模组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序幕。中国企业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助力印度产业崛起的技术输出者,也是面临竞争挑战的先行者。未来,中国精密模组企业如何在这场产业变局中找准定位,实现突围和可持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