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沙计划惹讨论:巴勒斯坦方怒斥“这是逼迫投降的闹剧!”

这事儿背后,站着两个有故事的英国人。

一个是托尼·布莱尔,英国前首相。很多人一提起他,就想起伊拉克战争,想起那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另一个是贾里德·库什纳,特朗普的女婿。他在特朗普头个任期里,捣鼓出了所谓的《亚伯拉罕协议》。

这两个人凑到一块儿,给加沙弄出了一份20条的停火计划。特朗普把它夸上了天,说是能结束两年战火的“里程碑”。

可巴勒斯坦人压根就没上桌。这份决定他们命运的文件,从头到尾没人问过他们的意见。

以色列那边倒是很快就点了头。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那个被国际刑事法院指控犯有反人类罪的人,跟特朗普站在一起,嘴上全是好话,还保证会“全力支持以色列完成摧毁哈马斯威胁的任务”。

所以,很多人干脆把这份计划叫“特朗普-内塔尼亚胡计划”。

计划给哈马斯下了个72小时的最后通牒,让他们交出剩下的人质,还有那些在关押期间死去的人的遗体。

至于停火的具体安排,是这么说的:战俘交换后,战争立刻停止。以色列军队撤到一条“约定线”后面,准备放人。

这期间,不许再有空袭,不许再开炮,战线就这么冻结,直到条件成熟了,再分阶段把军队全撤走。

这听起来似乎不错,但魔鬼藏在细节里。

计划里有一条,说哈马斯的成员要是愿意解除武装,保证以后和平过日子,就能得到大赦。想离开加沙的,还能给他们安排去别的国家的安全通道。

这话说白了,就是让哈马斯自己解散,缴械投降。毕竟,领导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占领的,就是哈马斯。没了武装,它还算什么抵抗力量?

更要命的是战后的安排。

按照这份计划,未来的加沙,哈马斯彻底没份儿。就连现在管着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被撇到了一边,根本没提他们能扮演什么角色。

那谁来管呢?

计划说,临时成立一个“非政治化的巴勒斯坦技术官僚委员会”,由他们来治理。

而监督这个委员会的,是一个叫“和平委员会”的机构,牵头人正是特朗普和布莱尔。

这就让人想起了特朗普今年2月份说过的话。他当时设想,把加沙拿到美国手里管着,打造成一个叫“里维埃拉”的地方。这前前后后一对照,味道就全出来了。

为了维持秩序,计划还打算组建一支“临时国际稳定部队”,主要由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这些穆斯林国家的军人组成,部署到加沙,顺便训练当地的新警察。

但与此同时,以色列安全部队却被允许继续留在加沙。

理由是“在加沙完全摆脱恐怖威胁前”,他们有权待在那里,维持所谓的“安全警戒线”。

这让“分阶段撤军”的承诺,听起来像个随时可以收回的空头支票。

尤其是现在以色列当家的,是一群主张“建立大以色列”、压根不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极右翼。指望他们主动撤走,难。

当然,如果真能停火,总归是件好事。至少,以色列军队的杀戮和破坏能暂时停下来,救命的人道主义援助也能送进去。

但最根本的问题,这份计划从头到尾都绕着走。

它压根就没正式承认过,巴勒斯坦人民有建立自己独立国家的合法权利。

对加沙的老百姓来说,两年战争,家没了,亲人也没了。整整一代孩子,记忆里除了死亡就是饥饿。

现在,一份连他们最基本诉求都没回应的计划摆在面前,不但没法平息他们心里的怒火,反而可能捅出更大的娄子。

也难怪巴勒斯坦方面说,这份充满偏见的计划,不过是一场闹剧。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