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说起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这场拉锯战,得从去年夏天开始慢慢讲。那时候俄军刚刚拿下阿夫迪夫卡不久,部队还没完全休整过来,指挥层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在了波克罗夫斯克——这个看似普通却极其关键的物流枢纽上。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捏住了整个顿巴斯地区补给线的咽喉。2024年7月18日到19日这两天,战局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但影响深远的转折。俄军部队从西北方向悄悄推进到了普罗赫雷斯村附近,他们没有选择像早期战役中那样大张旗鼓地强攻,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狡猾的策略:先切断乌军的补给通道,再以小组为单位逐步蚕食周边的居民点。这一招看似慢,实则狠。普罗赫雷斯一丢,乌军在东侧的防御体系就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俄军的装甲单位和步兵开始从这里持续渗透。没过几天,7月26日左右,洛祖瓦茨克村也跟着失守,27日沃夫切村陷落,到29日,连诺沃塞利夫卡第一村的东南部分也落入俄军手中。这一连串的动作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俄军靠的就是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和持续不断的战场压力,他们不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慢慢把乌军的防线压扁、压垮。
说实话,俄军这一轮的战术确实比之前聪明了不少。回想战争刚开始那会儿,他们动不动就采用人海冲锋,用士兵的血肉之躯去换推进距离,伤亡数字看得人心惊。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学会了用无人机做眼睛,用小股精锐做拳头,情报先行、打击随后。有消息显示,在2024年8月13日前后,波克罗夫斯克周边一天之内竟爆发了52场规模不等的战斗,这个数字占到了整个东部战线交战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当时俄军在这一区域集中了差不多20个团和旅级单位,总兵力预估达到4万人,而乌军这边呢?只有6个旅,大约1.2万人左右守在阵地上。人数悬殊还不算最致命的,更麻烦的是乌军长期面临弹药短缺、训练周期被压缩、部队轮换跟不上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直接打击了士兵的士气。结果就是,俄军一步步推到了离波克罗夫斯克市不到18公里的地方,整座城市突然之间变得岌岌可危。乌军部队被迫从一些外围支撑点后撤,有些阵地甚至几乎是主动放弃的——因为实在守不住了。
时间跳到去年12月,乌军高层终于坐不住了。12月14日,总参谋部对外宣布换将,原来负责顿涅茨克战线的指挥官奥列克桑德鲁·卢岑科被撤下,改由奥列克桑德鲁·塔尔纳夫斯基接任。这次临阵换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和俄军在东部战场的快速推进有直接关系。卢岑科负责防区的那几个月里,乌军丢掉了不少村庄和阵地,虽然每一处都经过激烈抵抗,但整体上仍处于节节后退的态势。压力之下,基辅必须做出调整。塔尔纳夫斯基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很明确:稳住阵脚,别再让俄军那么容易往前拱。但俄军哪会给你喘息的机会?他们很快调整了进攻轴线,从南部发起机动转移,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对波克罗夫斯克实现合围。那段时间的情报显示,俄军先头部队已经推到了诺沃瓦西利夫卡的东南和南部区域,离顿涅茨克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边界只有区区10公里。就连普京在12月19日举行的年度大型记者会上都不无得意地提到,俄军现在的推进不是以米为单位,而是以平方公里来计算的。这话虽然带有宣传色彩,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战场上的真实压力。
进入2025年,波克罗夫斯克周边的战斗仍然没有停歇的迹象。到了7月份,乌军部队依托小型无人机组合战术在这一带成功阻滞了俄军多轮进攻,累计杀伤敌方人员可能达到四位数。但悲壮的另一面是整座城市的凋敝——波克罗夫斯克战前有6万多居民,如今只剩下区区几百人还在坚守,整座城市超过一半的建筑已被损毁,街道空旷、基础设施基本瘫痪。不过令人略微意外的是,乌军居然守住了城市核心区,没让俄军真正跨进市区一步。俄军这边也学了乖,不再执着于正面强攻,转而采用两翼挤压的策略,一点一点地收拢包围圈。7月27日,乌军霍尔蒂察部队的发言人维克多·特雷古博夫对外披露,俄军正试图在波克罗夫斯克和科斯蒂扬季尼夫卡之间建立桥头堡,如果这个点位巩固下来,他们就能从此出发同时威胁两座城市。
8月上旬,战局突然又起变化。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北部组织了一次成功的突破作战,两个机械化纵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夹击,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推进了15公里。这个消息一出,不少人都感到震惊。就连乌克兰第44旅无人机营的指挥官维亚切斯拉夫·舒滕科在后来的采访中都坦言,他们之前可能低估了俄军的作战能力。9月11日,他在接受RBC乌克兰采访时说了段挺实在的话:“战争刚开始时我们老是笑话俄军战术僵硬、指挥呆板,觉得他们除了人多没什么了不起。但现在看清楚了吗?这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军队,他们也在学习和进化。轻视这样的对手是最大的错误。”舒滕科所在的营当时正承受极大的防御压力,他提到无人机侦察经常漏掉俄军 camouflaged 的小股分队——夏天植被茂密,俄军善于利用地形和工事伪装,乌军的侦察机就算一天飞几十个架次,也很难全覆盖。战线被拉得越来越长,而乌军兵员严重不足,平均下来每米防线只能布置极少的人力。俄军就专门挑这些薄弱环节下手,他们集中预备队、试探多个方向,总能在某处找到缺口。
舒滕科还点出一个关键变化:俄军如今的无人机作战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他们的精锐部队,不仅装备更新快、资源供应充足,而且还专门成立了更多无人机作战单位。反观乌军,虽然也不断试验新技术,但要想在全军推广一套新战法或新装备,流程漫长、官僚阻力不小。而俄军呢?只要发现某种打法有效,就快速批量生产、迅速下发部队,几乎是以战时代的速度在迭代。比如他们近期投入使用的“柳叶刀-3”改进型自杀式无人机,据说射程达到40公里,专门针对后勤节点和指挥所进行精准打击,效果非常显著。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4年发布的报告,俄军无人机数量较前一年有大幅增加。北约的一份评估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俄军正在逐渐放弃传统的人海冲锋,转而采用“无人机侦察+小集群突击”的融合战术,整体作战方式变得更灵活、更节省人力。但舒滕科也强调,俄军能推进这15公里,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打得多出色,更多是由于乌军资源跟不上——缺乏足够的步兵、缺乏经验丰富的无人机操作员、缺乏持续的火力支援,防守起来处处被动。
9月9日,战争研究所(ISW)发布的最新评估指出,俄军仍在波克罗夫斯克周边多个地点发动进攻,他们现在更注重使用装甲车辆配合步兵推进,以降低人员损失,但伤亡数字依然不小。目前已知的交火点包括罗金斯克北部、诺沃埃科诺米奇内东北、扎波维德内、克拉斯尼利曼、米罗柳比夫卡东部、普罗明、利西夫卡东南、丘尼希内南部、诺沃乌克兰卡南、兹维罗韦西南、科特利内、乌达奇内西南等十余个方向。乌军虽然勉强守住了多布罗皮利亚一带的突出部,但俄军无人机越来越频繁地袭扰后勤路线,导致弹药、食品和医疗物资前送变得异常困难。9月11日同一天,一名乌克兰前线连长在电话访谈中透露,俄军正尝试向波克罗夫斯克城内渗透3至5公里左右的小股力量,一方面积累城内战场存在,另一方面也与尚未撤离的极少数平民进行接触,散发传单、开展心理战,宣扬“俄军人数众多、乌克兰迟早要输”。但这位连长也表示,实际情况没那么糟糕,乌军依托电子干扰系统和反无人机装备,仍然在有效地阻滞着俄军的推进节奏,每一公里都要让对手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回过头看,波克罗夫斯克战役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领土争夺,它更像是一个微缩景观,映射出整场战争的残酷与复杂。双方都在调整,都在适应,也都在拼命寻找对方的弱点。战争打到现在,比的不光是谁弹药多、谁兵源足,更是谁学得快、谁变得更聪明。而波克罗夫斯克这座城市,虽然表面上看只剩下断壁残垣,但它依然屹立在战线之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精神象征——不管多难,总还有人选择坚守,总还有人不愿放弃。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