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星变成世界队对美国队!世界队阵容确实够豪华,不过这赛制让美国队更容易获胜
联盟突然甩出消息,说要把2026年NBA全明星正赛玩成新的模式。两支美国队,一支世界队,每组各有八人,然后来个循环赛。
总共打四场,每场才12分钟,这强度跟以往那种“表演秀”完全不一样,看起来像是想用快节奏抢收视率。比赛方式也挺新鲜:三支球队先轮着碰面,赢了继续下一个,输了的还得再和第三方打一场。最后看谁战绩好就进决赛,要真出现三家都1-1,就直接算净胜分。这规则其实也挺刺激,但估计现场观众最关心的还是球星名单。
选人也是个事儿,不按位置来了,只要东西部各自凑齐十二位大牌。但问题马上就摆在桌上——能不能真的选出16名本土球员加8名国际球员?万一差点数怎么办?肖华很可能直接多塞几个,让某组满额,有时候甚至超编。不管怎么说,这噱头肯定吸引眼球,可实际操作里麻烦不少。
现在NBA里的国际面孔越来越多,一些人的表现甚至比传统美籍巨星还亮眼。本季如果只给八个国际席位,那等于好多猛将只能坐板凳,比如阿夫迪亚和约什·吉迪这种数据炸裂但名气没那么大的主儿,很难混进最终名单。
预测今年八大国际全明星,大概率会是字母哥、约基奇、文班、亚历山大还有东契奇,这五个人稳坐首发板凳根本别想动摇,再加申京、马尔卡宁、小瓦格纳。这样一套阵容,如果真拼实力,美国这边未必吃得开,因为现役联盟前五基本就是他们。而且约基奇被公认是当下第一人,其它几位也都是MVP热门候选。所以只给他们八张票,总觉得有点委屈,有些优秀的欧洲或澳洲小伙子注定陪跑。
反倒对美国男篮来说是天降福利,只要你是在联盟里露脸过、有点成绩,本土资格就够入围。有些名字放过去压根没人敢奢望,比如兰德尔,以往西部后卫线太卷,他哪能挤进去,现在却能趁机搭顺风车。同理布克这种,上季西部后场竞争激烈,经常被挡住门外,现在美籍两个团队随便补人,全靠肖华拍板,多出来的位置谁都可以占。
按照目前表现,美国区这些熟脸铁定会上榜:杜兰特、库里、詹姆斯,还有哈登和爱德华兹;其他像布克、唐斯、米切尔,以及马克西这样的年轻力壮派,也都有机会;坎宁安、本森、小莫布里这些去年刚冒头的小伙子,今年状态不错,也极可能混到里面去。一句话,美籍那边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两支球队十六个人,还怕没人可用?
有人吐槽,这样一搞,美国男篮荣誉归属永远稳妥,无论哪边拿冠军都是自己家的人。而且两组相互帮忙顶住消耗,对手只有八个人撑到底。从排兵布阵来看,美国这一边简直双保险,世界队虽然牌面硬核,可人数劣势肉眼可见。如果双方鏖战三局,比体力比轮换怎么看都是美方划算一些——毕竟不是奥运会那种国家之间死磕,更像圈内兄弟聚会顺便较劲一下而已。
另外一点,新规彻底废掉位置限制,以前受困于内线人才短缺,如今外线顶级射手扎堆,不用纠结什么控卫中锋,各路大神都可以一起冲刺。这安排对美国男篮提升整体实力无疑是一大利好,也难怪有人调侃“套路深”。
不过话又说回来,到底效果如何,还得等真正比赛时才能见分晓。目前大家只能凭脑补畅想画面,但从纸面配置看,好戏绝对少不了争议。如果未来执行起来发现哪里卡壳或者爆冷门,相信网友们嘴皮子不会闲着,都盼着看到意外惊喜吧!
至于具体哪些细节还能微调,其实连官方现在都没百分百敲死方案,说不准临时改规则或者增加替补席之类的小动作,又让粉丝琢磨半天。“NBA全明星”原本就是联欢性质,如今玩出了竞技意味,会不会重燃老玩家的热情不得而知,但至少讨论声浪已经拉高了一截。不知道屏幕前还有多少朋友愿意为这个新版块留言刷存在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