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那句“我们要一起造核潜艇”,当时可真够热闹。媒体全在转,李在明还笑得挺灿烂。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展示美韩同盟“铁”的大秀。可现在几个月过去,合同没影儿。连计划书都还在文件夹里打转。
问题不在嘴上,在算盘上。美国的核心想法,是利用韩国的钱和技术,让美国老船厂重新活过来。他们指定了地点,费城造船厂。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说是为了“振兴美国制造业”。可你要知道,这地方几十年没造过高端舰艇。韩国专家直接怼了,说那厂设备陈旧、工人储备不足,根本干不了核潜艇这种高精度项目。话一出口,美国这边的脸一下挂不住。
气氛就从那时开始变味了。特朗普原本算的是两头赚,一边卖核燃料赚钱,一边拿韩国项目养自家造船厂。结果韩国不给面子,还在舆论上暗戳戳地说美国造船业衰败。政绩没捞着,还被看低,搁他谁能乐意。
可特朗普的算盘里,还藏着一层。他根本不想真搞“平等合作”,而是想把技术和主动权全握在美国手里。核潜艇是军工皇冠上的宝,设计、燃料、控制系统,全是顶级机密。即便特朗普嘴上答应提供燃料,实际上要过国务院、国防部、能源部三道门。这么多年,美国没给过任何一个盟友核动力潜艇的核心技术,凭什么给韩国?嘴上说合作,文件一拖再拖,典型的“口头慷慨、行动吝啬”。
韩国人当然不傻。李在明心里清楚,这项目签下去,光鲜的是美国的造船业,吃苦的是韩国的工人。韩国国内一半人主张谈下去,幻想能拿到技术经验;另一半直接说别上套,这是“画饼合作”。反对派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人说,若真签了,韩国的防卫体系就彻底被纳入美国战略框架,潜艇挂的是韩国旗,命门却捏在人家手上。这哪里是“自主防卫”,分明是增加依附。
韩国造船业的强势是出了名的。全球商船、军舰排行榜,他们常年在前三。现在让这种产业巨头跑去美国帮忙“培训工人”,说白了就是降维求合作。韩国舆论的焦虑并不只因为颜面,还因为经济。造船是吃饭的产业,若未来高端舰艇都得去美国造,那等于拱手让出产业链的上游。
再说特朗普想靠这项目搞“美国制造振兴”。问题是,他拿什么振兴?费城那厂几十年没造过核潜艇,还缺熟练工,光靠口号能干出成果?韩国专家说得明白,他们愿意技术合作,但前提是得有能力共同完成。美国偏要把地点放在国内,这是要工作岗位,不是要成果。你细想,这就变味了。
背后是一场利益掰手腕。美国要控制权,韩国要技术;美国想“卖”,韩国想“学”;看似同盟,其实是心思各异。连造船地点都成了钢铁战场,美方认定费城是政治决策,韩方坚持必须在本土建造。结果谈判陷入死循环,还对外硬撑着说“进入最后阶段”。心里都门清,这种阶段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搞不好直接黄。
我们退一步看这结构:美国的策略是一贯的,用“合作”包装控制,用“同盟”掩盖不平等。哪怕是老朋友,到了转移技术这档子事上,照样不给面子。韩方这次的犹豫,其实就是意识到了被绑定的风险。一旦签下,潜艇燃料、维修、升级,全得仰赖美国。军事上表面独立,实则处处得报告。
李在明夹在中间也难受。他既想要政治红利,又怕被国内骂成“跟班”。特朗普那边一拖,韩国媒体天天追问:是不是被美国晾着?搞得他进退维谷。有人更直白,说李在明这是“被迫参与美国战略布局”,脸上挂着合作的笑,心里是焦灼。
而美国的算盘比韩国的要大。除了经济账,还有地缘政治的算计。掌握韩国的军工链,等于在东北亚又多一根杠杆。特朗普算盘好打,只是低估了韩国的反弹。韩国人可不是以前的韩国,经历过萨德事件、芯片战、供应链调整,他们已经知道过度依附的代价。
美方嘴上喊“共同防卫”,实则一心想让韩国买单。韩国一旦签约,就得负责融资,还要负责生产线的部分建设。可造出来的潜艇,关键部分都是美方掌控。就像你掏钱买房,钥匙在别人兜里,一点自由都没有。韩国经济评论说得直白,这项目表面双赢,实质上是单边占利。
特朗普的性格决定了一件事:合作要有利可图,否则就不叫合作。问题就在这,“美国优先”放在国际合作里,几乎注定要出问题。韩国要的是成长,美国要的是控制,这本就是对不上口径的合作。
要是谈崩,双方都好下台。美国说韩国不配合,韩国说美国没诚意。最后结果,潜艇没下水,信任反而减分。李在明少了政绩,特朗普少了面子,两边的舆论都能各说各的。所谓“共建核潜艇同盟”,也就成了一句风吹就散的口号。
其实,美韩的利益冲突早就在造船厂决策上暴露了。美国想借合作拉就业、赚资源;韩国想借合作拿技术、扩大军工。两边的逻辑根本不是一条线。从外面看是盟友,从技术到产业,处处是防范。美方在核燃料审批上拖、在合同条款上设限,连“技术顾问团”的数量都卡着不批。合作的“热度”,早就在这些琐碎环节里冷下去了。
特朗普去年还说过一句:“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可这话韩国专家根本不信。他们看得太清楚,美国的造船业这几年产能、工人、资金,全在掉。靠一个合作项目就想复活,那是政治梦想,不是工程计划。韩国不愿做嫁衣,美国又不想松口,合约就这样卡在路上。
现在的状态,其实就是“协议停在文件里”。外面看谈判火热,里面早成拉锯。美方拼命想把造船放费城,韩方死撑在本土,核燃料转让被多部门卡着,所有环节都在拖时间。可嘴上,双方还在微笑。人前的礼节越周到,说明底下的手越僵。
这场戏,到头来也许就停在台词阶段。韩国不想被美国套牢,美国不肯真掏心窝子。李在明的尴尬、特朗普的强势,全混在一锅政治算计里。最后留在桌上的,只剩一摞没签字的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