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大家提到中国航母,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可能还是辽宁舰、山东舰那种滑跃甲板的老样子。
可最近央视放出的一段福建舰弹射三款舰载机的视频,直接把大家的认知拉到了新高度。
视频里,歼35(最新隐身舰载机)、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和歼15T(三代半多用途战机)轮番弹射升空,场面震撼得让人直呼“这才是大国重器”。
这三款舰载机的组合,不是随便挑的。
空警600负责“千里眼”,侦察和指挥,实时把敌情、战场变化,通过数据链送到指挥中心,再配合歼35的隐身突击和歼15T的火力支援,形成“你探,我打,
他协同”的体系。
这种作战方式,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更关键的是,这次弹射实验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器和综合电力系统,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成熟了。
以前大家说到航母弹射,基本都只知道美国那一套蒸汽弹射。蒸汽弹射器体积大、能耗高,调整力度还麻烦,动不动就得全舰协作。
电磁弹射则不一样,它像给飞机加了个“弹簧助推器”,随时根据飞机重量智能调整弹射力道,效率高、损耗小,对舰载机性能的发挥有质的提升。
这次福建舰三型飞机弹射顺利,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福建舰弹射试验是在今年春天第7次海试期间完成的,央视这会儿才放出来视频,很明显是酝酿大动作。
国庆将近,福建舰大概率要正式入列,成为中国海军远洋作战的“门面担当”。
说到远洋,福建舰的意义就大了。以前中国航母在大洋上更多是“露脸”,到一千公里外的关岛附近顶多能靠远程导弹“喊话”,但真要持久作战,还是有点力不从心。
福建舰作为核心的远洋编队平台,靠电磁弹射让舰载机“满油满弹”起飞,作战半径一下子拓展了几个等级。
美国、苏联、英国当年在航母发展上各有路数,苏联靠滑跃,英国搞垂直起降,美国主攻弹射。可弹射器技术里,蒸汽弹射虽然撑了几十年,实际上弊端不少。
直到40年前,有些美国专家才试着搞电磁弹射,苦熬几十年,最终才在福特号航母上实现。
可是,美国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也不是神话。各种小毛病不断,弹射故障频率比想象中高,远洋演习还真碰到过“弹射器罢工”的尴尬。
美国在这块都没做到完美,外界普遍不看好中国能弯道超车。结果,咱们科研团队直接跳过蒸汽弹射那一套,闭门苦练搞出了适合自身需求、性能更稳定的电磁弹射系统。
常规动力航母搭电磁弹射,这在美国都没做成。美国人曾经断言电磁弹射耗能大,常规动力航母供不应求。可现实打脸,福建舰就做到了。
有了福建舰,中国海军的作战半径、机动能力、持续作战能力都上了新台阶。未来等核动力航母出来,电磁弹射的能量供应更充足,舰载机的表现还能再提升一大截。
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谁都懂得“地缘棋局”里,台湾、关岛这些地段有多重要。以前大家争夺台湾,靠经济拉拢、靠军事威慑,现在时代变了。
福建舰这样的远洋航母编队,直接把西太平洋的天平拨回来了。美国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守好关岛,甚至想着退守第三岛链。
而台湾,早就不是中美博弈的“必争前沿”,反倒成了某些岛内势力“睁眼说瞎话”的自欺慰藉。
总之,福建舰的出现不只是中国航母的一次升级,更是中国海军打破远洋壁垒、重新布局大国竞争格局的标志。
当我们能把自己造的航母开到世界任何一个大洋角落,谁还敢小瞧中国?这不只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大国自信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