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丢人了,北京一大爷参加酒席,随礼200,竟连喝带拿6瓶五粮

【酒席上的江湖规矩:200块礼金喝6瓶五粮液的老北京】

东三环那家五星级酒店的红灯笼晃得人眼晕,于大爷攥着红纸包的200块钱,布兜里俩苹果哐当响。这老北京穿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往婚宴厅里扎,活像从八十年代挂历里蹦出来的人物。外甥家每桌摆着两瓶五粮液,酒瓶子反的光刺得人眼疼——这光后来全折进于大爷的搪瓷杯里了。

"老姐姐当年给我随200,如今我还200,账清情义重!"于大爷把红包拍在礼金台时,后头穿貂的姑娘正数着二十张粉票子。他瞅见清蒸帝王蟹的钳子比烟杆还粗,葱烧海参油亮得像抹了头油,喉咙里咕咚一声。同桌穿西装的小年轻刚想动筷子,于大爷的筷子头已经戳进佛跳墙:"慈禧老佛爷的御膳,咱也品品!"

五粮液的瓶盖"啵"地一响,于大爷眼睛就亮了。头两瓶是正经喝掉的,酒杯碰得叮当响,酒液顺着胡子往下淌。第三四瓶是从邻桌"借"的:"小年轻喝可乐多糟践,大爷帮你们解决!"到第五六瓶直接装进布兜,酒瓶子撞着苹果发出闷响。有人撇嘴嘀咕"200块喝六瓶茅台的兄弟见过没",于大爷耳朵支棱着,手上却把最后半瓶酒倒得一滴不剩。

这场面让酒店服务员都看乐了。去年上海婚宴调包酒水的经理判了三年,福建寿宴上为抢瓶茅台打起来的科长挨了处分。可北京胡同里的规矩像豆汁儿——闻着冲,喝着熨帖。外甥媳妇捂着嘴笑:"我爹说于叔当年厂里聚餐,一人能干翻一箱二锅头。"

数据说现在随礼500块都算寒碜,四线城市反倒比一线卷得凶。可于大爷那布兜里装着另一个账本:92年姐姐给病床上的他塞过两罐麦乳精,05年外甥考上大学他连夜包了五百个饺子。这些陈年芝麻账,在微信红包时代早成了出土文物。

婚宴散场时,于大爷兜着酒瓶子晃出酒店。霓虹灯照得他影子老长,像根被岁月腌透了的糖葫芦签子。后头有人指指点点,他忽然扯着嗓子来段《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跑调的京腔混着五粮液的香气,飘进北京城的雾霾里。

你说这事寒碜?可胡同口下棋的老哥们听说后直拍大腿:"六瓶!于老头宝刀不老啊!"酒席上的算计就像卤煮里的肺头,有人专挑好的捞,有人就爱那口嚼劲。于大爷抹着嘴边的油花想:当年厂里发不出工资,大伙分颗白菜都乐呵,如今倒把人情称斤论两了。

酒店旋转门转啊转,把穿貂皮的和穿中山装的都吞进去又吐出来。于大爷的布兜沉甸甸的,六只空酒瓶在里头叮铃哐啷,奏着只有他听得懂的进行曲。这曲子比微信转账的"叮咚"声厚实,比电子请柬的动画热闹,是扎在红包堆里的一根老北京糖葫芦,又酸又甜还粘牙。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