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退役少将矢野义昭最近的预言,让人背脊发凉。他直接点明,进入2025年,中日之间擦枪走火的概率已接近百分之百。这番话,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投向本就紧张的东海。
矢野少将甚至警告,一旦战事爆发,日本很可能沦为“第二个乌克兰”。他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2年,他就精准预判了俄乌冲突,因此这次对中日局势的警示,不得不令人深思。
矢野义昭指出,引发中日直接军事对抗的,并非台湾问题。他认为,真正的导火索,是钓鱼岛。
这背后,是美国在全球推行的“代理人战争”逻辑。矢野不止一次痛斥,乌克兰是第一个牺牲品,日本,可能是下一个。
局势升级的信号,不是最近才出现的。自2013年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中日两国空军在空中“交手”的次数逐年攀升。
到了2024年,中日舰艇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对峙的记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6次。每一次对峙,都是在钢丝上跳舞。
月初时分,一艘日本海上自卫队驱逐舰“误闯”中国钓鱼岛专属经济区,立刻引来中方东部战区舰艇长达8小时的伴航警告。外界普遍将此解读为美日印澳情报网的一次试探。
日本在2010年将防空探测区向西扩大至那国岛,距中国浙江海岸仅130公里,与中方区域严重重叠。这样的布局,冲突风险只会越来越高。
历史的阴影也从未消散。二战结束后,在美国麦克阿瑟的庇护下,部分日本右翼战犯,如岸信介、冈村宁次等人,竟得以重返政坛。
他们的后代继承并持续煽动反华情绪。这股右翼势力,正是日本国内推动对华战争的重要推手。
日本右翼媒体总爱吹嘘自家军事装备世界一流,什么F-35、宙斯盾舰,说得像是“天下无敌”。但矢野义昭却直言,那些所谓的“精锐”,不过是“二战翻新货”。
从体量上看,中国军队百万雄师,陆军拥有9000多辆主战坦克,近8000辆步兵战车,以及数不清的装甲车和火炮。规模优势,一目了然。
日本呢?现役部队区区15万人,军力规模远不及中国。虽然装备现代化程度高,但在全面对抗中,数量上的差距难以弥补。
海军力量的对比更显悬殊。中国海军正飞速崛起。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三艘航母,总吨位高达18万吨。
已部署的两艘6万吨级航母,以及大量现代化驱逐舰、两栖攻击舰,让中国远洋作战能力显著增强。
而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数量远低于中国。日本的“出云号”等“航母”,不过是加长型直升机平台,最多搭载几架F-35B。这种“炒概念”的舰艇,与中国海军的差距巨大。
空军方面,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空中力量。歼-20数量超过200架,歼-16、歼-10系列已形成完整战力。
中国拥有2200多架战斗机,涵盖四代、中代主力机型。
日本空自的F-35不足百架,而其F-15已服役超30年,早不适应现代战争。日本缺乏现代化重型战斗机和预警机,空战体系存在明显短板。
在导弹与核能力上,中国更是拥有“压箱底”的硬实力。反舰弹道导弹、东风系列,以及空天无人机,足以形成强大威慑。
更不必提,中国拥有多种核导弹装备,核威慑力量毋庸置疑。日本宪法禁止发展核武器,这一点,就决定了其在战略层面的巨大劣势。
中方设想的战况显示,东海制海权将在5天内落入中国手中。这不是夸张,这是实力的自信。
矢野义昭深刻指出,“美日同盟不是铁饭碗,日本只是美国手里的一根火柴”。这番话,戳穿了日本对美国过度依赖的幻象。
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布局,偏爱“代理人战争”。这笔账,它算得清楚。
试想,2025年,全球多线战事缠身。中东战火未熄,红海、地中海美军航母仍四处周旋,乌克兰的“无底洞”还在持续消耗。
在这种背景下,若东海开战,美国对日本的援助恐怕只会停留在口头支持。它更可能忙着优先撤离在日侨民,而非全力投入一场新战事。
日本民众,被“自由民主”的口号和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报道所蒙蔽,对被推向战场的风险浑然不觉。这种盲目,恰恰符合了华盛顿的“小算盘”。
一旦战火燃起,日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灾难。工厂供应链中断,物流瘫痪,股市崩盘将是必然。
松下可能停工,丰田零件无法运输,甚至自卫队都可能面临弹药短缺的窘境。一个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国家,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日本近年的外交动作,也显得自相矛盾。年中时分,中日外长在东盟峰会刚达成“继续磋商、避免误判”的共识。
结果转头,日本国会就通过了对台军援预算,为介入台海问题铺路。这种“打完招呼再动手”的做派,令人质疑其诚意。
2024年,日本国会三次通过“武器支援海外盟友”法案,这被外界视为日本主动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信号。
中国热爱和平,日本民众也普遍不想打仗。但矢野义昭认为,战争的齿轮,正被日本右翼政客和美国军火商悄然转动。
中国对于底线问题,拥有坚定的立场和充分的忍耐。但这种忍耐,并非没有限度。
如果日本胆敢配合美国在东海试探“航行自由”,哪怕只是擦枪走火,都将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
日本是否会成为“第二个乌克兰”,并非宿命。这取决于日本高层的最终选择,取决于他们能否看清现实,能否摆脱盲目依赖。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