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 乌金之海绿了!

黄河穿城、沙海相拥

这里是乌海市

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

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

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

黄河东岸海拔1805米的甘德尔山主峰上

巨大的成吉思汗雕像望向乌海市区

与乌海湖遥相呼应

在雕像后方的苍茫群山间

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

参建的蒙西电网 “超级蓄电池”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

“上水库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

站在海拔1641米的上水库施工现场望去,库盆内斜坡上,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牵引台车、沥青摊铺机、振动碾等工程机械作业紧锣密鼓。施工团队正进行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摊铺、库底廊道混凝土浇筑、斜井扩挖等关键作业。

大坝填筑现场

从高处俯瞰,可容纳874万立方米,相当于约3500个标准游泳池水量的上水库已初具雏形,椭圆形的库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

“电站上水库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库区开挖和大坝填筑主体已完成,正全力推进库内及斜坡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摊铺,这是确保这座‘绿电心脏’未来高效储能的关键因素。”项目部总工程师童光海介绍。

沥青摊铺作业现场

据悉,6月16日该项目上水库库内沥青摊铺正式启动,目前施工重点聚焦于库底廊道混凝土浇筑、库底及斜坡垫层料填筑、引水系统斜井扩挖、进出水口结构混凝土浇筑以及引水事故闸门竖井衬砌等关键环节,预计2026年8月完成全部沥青混凝土摊铺任务,2026年10月上水库具备下闸蓄水条件。

“智慧平台助力施工精准化控制”

在项目部信息管理中心,智慧大屏上各项数据实时跳动,各重点施工部位一目了然,其应用的 “大坝智能碾压”技术,通过GPS高精度定位和智能传感技术,管理人员能清晰地看到不同颜色点、线、块构成的碾压轨迹图,系统实时计算并显示碾压遍数、行走速度及振力等关键指标,实现了对填筑料的精确碾压。

“大坝智能碾压”技术实时数据传输

“这有效避免了欠压和过压,每一层填筑料都在既定遍数下得到充分压实,极大克服了传统控制方式的缺陷,为大坝的长期安全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工程管理部部长吕明介绍说,“项目构建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工程概况、人员管理、生产进度等多维度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为项目建设的精细化管理、过程精准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水库数字化系统

除了碾压技术,管理团队还积极探索并应用“数字化大坝”施工、斜井数智开挖、钢管数智制造、重载无人机吊运等技术,通过智能加水系统和智能碾压系统,实现了对上坝料含水率的精准控制和碾压机械运行轨迹的实时监测。

“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清晨,伴随着崖沙燕的清脆叫声,项目建设现场也逐渐“热闹”起来。“项目毗邻甘德尔山生态旅游景区、长城保护范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和赤麻鸭的栖息地,在这里建设大型水库,生态保护、古迹保护与工程进度同等重要。”项目负责人王进介绍,建设绿色工程,不仅仅要在工程建成后发挥绿色效益,在施工中更是如此。

雾化喷淋降尘

自2023年8月开工以来,管理团队始终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融入工程实践。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采取雾化喷淋降尘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还在原本寸草不生的高山崖壁间,用挖掘机、装载机高效覆土,辅以人工精准撒播草籽、覆盖草帘保土防风,并通过洒水车和滴灌系统每日规律浇灌保障成活。多措并举之下,截至今年5月,累计实现复绿面积约276亩,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地表植被显著恢复。

出没在项目部附近的岩羊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岩羊被誉为“峭壁上的舞者”,每年6月至7月,是岩羊繁殖的季节。项目部新入职大学生马亚娴兴奋地告诉我们:“自从我们复绿工作取得成效以来,在项目部附近栖息的岩羊更多了,今年还多了很多岩羊宝宝。”

“乌海抽蓄将有效发挥调峰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在全国电力能源优化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内蒙古电网以火电为主,电源结构单一,近年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占比不断提高,电网调峰问题突出。

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

为保障内蒙古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继2015年8月由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投产之后,蒙西地区仍需建设较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

“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用后,将为内蒙古电网提供优质的调峰电力,有效改善电网供电质量。”王进表示,乌海抽蓄可以有效促进蒙西地区大规模风力、光伏发电并网消纳,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5.05万吨、减少标煤消耗约35.86万吨,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6月10日

在央视一套《大美中国》栏目

播出的乌海市黄河生态的视频画面

这片“山水相依 湖城共生”的美丽景色

离不开一座堪称伟大的工程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

2019年1月

由葛洲坝集团承建的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顺利竣工

形成的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

见证了乌海市由“乌”向“海”的历史性转变

乌海市自然风景

时隔数年

新一批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者

又来到了这座城市

当美丽夕阳为甘德尔山镀上金边

建设者在晚霞的余晖下跃动如火

从摊铺设备穿梭往复的机械韵律

到压力钢管弧光迸溅的金色星芒

从边坡岩石破土而出的新萌绿意

到信息中心数据流转的智慧实践

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411米的水头落差带来的澎湃绿电

和这座美丽城市的绿色未来

来源 中国葛洲坝